“听说今年7月份要推行机动车辆强制三者险了,期望能有效遏制社会上的某些不道德行为,杜绝出了交通事故后互相推诿的现象。”袁先生告诉记者,2005年,他的一个远房亲戚在一块交通事故中成了永远的残疾,“假如当时用户能先把伤者送到医院抢救,而不是和保险公司扯皮,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发生在袁先生身边的这个真实事件并非特例。
近年来,因为法律缺位而导致的交通事故纠纷层出不穷:用户购买了高额保险,就由于在事故中无责而遭保险公司拒赔;醉酒后驾驶车者撞人逃逸,受伤者无人救助而错过非常不错抢救机会;因过失导致交通事故,一个普通家庭无力支付伤者医疗费而倾家荡产……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论是交通事故制造者还是受害者,都看上去被动和弱势,强制责任险的当令颁布颇有的雪中送炭的意味。
日前,在北京各保险公司拿到的《全国机动车保险人第十七次联系会议纪要》中规定,机动车辆强制保险的费率限额为5.2万元。在保险公司下发的这个文件附件第7条明确规定了机动车强制保险的限额有两种状况:在发生交通意料之外时,过错驾驶员的赔偿限额为4万元;无过错死亡伤害的最高限额为1万元。除此之外,医疗成本和财产损失的最高限额分别为2000元和1000元。但赔偿额度只不过初步确定,并未最后拍板,最后的机动车辆强制保险各区域、各保险公司可实行浮动费率。大地财产保险公司表示,上述限额或有所变化,具体金额还有待进一步商定。
交警部门和保险企业的有关人士均指出,这次强制险的赔偿限额总体较低,但5万元限额的颁布,可以解决目前交通事故伤员抢救中的“大多数问题”。
据悉,马上实行的强制责任险为无过错赔偿,除外责任较少,赔偿标准则有所提升;保险公司要准时垫付抢救成本,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也要从保费中提取。同时,强制责任险实行全国统一的保险条约和基础保险费率。除去基础费率以外,保险公司可以自行拟定附加费率,保监会则根据总体不盈不亏的原则予以审批。保监会有关人士称,以后强制险费率水平将与交通违章行为挂钩,信用记录好、出险少的顾客无论在哪家公司投保都有望享遭到打折的保费;反之,高风险顾客相应可能要多缴保费。
这位人士告诉记者,两年前北京便有了汽车保险风险信息库。“实行费率与违章挂钩的浮动机制,第一要打造保险信息与道路交通违章信息共享机制。保监部门正与交管部门交流以健全这一信息库,预计在7月前可完成。”
商业机会凸现 “抢保大战”初现端倪
有权威统计数字显示,现在全国共有机动车辆1.3亿辆,而投保商业三者险的汽车只有4600万辆,投保率只有35%左右。今年1-2月份,汽车保险保费的收入将近140亿元。而今年7月1日后,这1.3亿辆机动车辆投保的比率应该是100%,在费率不变的状况下,整个保费规模将超越500亿元。
而5万元左右的限额对于重大的交通事故而言,只是“杯水车薪”,有关专家建议,强制三者险与实质赔付的差额,用户还需通过其他商业三者险做补充。因此,怎么样在强制险的基础上设立更健全的商业险,将是将来保险业的一个要紧课题,而这正给保险公司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
记者获悉,现在各汽车保险公司均在积极研究制定新的补充三者险商品及条约。
7月1日后,补充三者险商品差异化将愈加明显。各保险公司现行的商业三者险条约与法定强制保险不相匹配,现行的商业三者险的理赔起点是零元。
7月1日将来,补充三者险的理赔将从强制保险限额理赔超出部分开始。这个变化将促进各保险公司大范围调整三者险条约。同时各家公司也正在依据自己学会的数据和技术力量,开发更多元化的新补充三者险。
太平洋保险北京分公司汽车保险处有关职员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各保险公司更看中的是强制三者险限额以上的部分,但因为有关《条例》还未颁布,现在尚难定论,但实行强制三者险后,商业三者险的费率大概反而会适度调高,现在已经有多家企业的保费在往上调了。“公司在强制保险这一块赔钱,需要从其他险种中补回损失。”华泰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