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车企不真实宣传自动驾驶 责任人面临2年以下刑期

   日期:2025-04-18     来源:www.zxscf.com    作者:二手车网    浏览:737    评论:0    
核心提示:自去年开始,城市NOA功能上车、端到端等智能驾驶技术爆发式普及,但有关事故也频发。

自去年开始,城市NOA功能上车、端到端等智能驾驶技术爆发式普及,但有关事故也频发。从“3·29小米SU7爆燃事故”后,智驾安全的话题第三被推到风口浪尖。其中,车企是不是存在过度推广致使买家对于智驾功能的认识模糊的问题看上去尤为突出。

日前,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官方公众号“交通言究社”发表《智慧领航,安全护航——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功能用须小心》一文,提到最近因驾驶员错误用辅助驾驶致使的交通事故,并揭示其缘由——部分驾驶员对辅助驾驶的认知不到位,误以为“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文章更指出,依据《中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若车企通过广告或宣传材料虚构、夸大辅助驾驶功能,误导买家购买,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中国广告法》对不真实宣传行为处以广告成本5-10倍罚款,情节紧急的吊销营业执照。若不真实宣传导致紧急后果,可能触犯《中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可对责任人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文章提到:警惕“高阶智驾”陷阱,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

2021年8月,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汽车驾驶智能化分级》标准,将驾驶智能化分为0至5级。

在汽车驾驶智能化的6个等级之中,0-2级为辅助驾驶,系统辅助人类实行动态驾驶任务,驾驶主体仍为驾驶员;3-5级为自动驾驶,系统在设计运行条件下代替人类实行动态驾驶任务,当功能激活时,驾驶主体是系统。

从部分车企官方网站或媒体发布会信息可知,尽管有关车企智能驾驶系统命名存在差异,但均突出“辅助”属性,技术特点均是2级标准,现在尚未有3级自动开车获得准入许可。

文章还对“误导宣传”“驾驶分心”“商品伪劣”触碰的法律红线进行了剖析。具体如下:

关于车企误导宣传的有关法律责任

依据《中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若车企通过广告或宣传材料虚构、夸大辅助驾驶功能,误导买家购买,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中国广告法》对不真实宣传行为处以广告成本5-10倍罚款,情节紧急的吊销营业执照。

若不真实宣传导致紧急后果,可能触犯《中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可对责任人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关于驾驶员滥用辅助驾驶的有关法律责任

依据《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推行条例,驾驶员一直对汽车运行安全负主体责任。目前国内道路通行环境下,市面量产汽车仍处于2级辅助驾驶阶段,系统仅提供有限的辅助驾驶功能,因此,驾驶员在用辅助驾驶功能时,需要持续履行察看路况、预判风险和准时接管的义务。

若驾驶员在辅助驾驶功能激活期间未尽上述义务,存在“脱手脱眼”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据《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认定其存在妨碍安全驾驶的违法行为,依法处以罚款并记分。一旦因此类行为引发交通事故,驾驶员将承担主要责任,需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若事故致使职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还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3月29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平台高层平台召开,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出席了当天下午的平台。他当场高调宣称:“所有小米汽车均已达成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 这一表述被广泛解析为小米智驾系统拥有全场景、全步骤的自动驾驶能力。

比较讽刺的是,就在同一天,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铜陵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紧急交通事故,导致三位女大学生死亡。

依据小米提交给警方的信息,22:44:24 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22:44:26-28之间汽车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从系统发出提醒,到用户接管,再到事故发生仅用了2秒,预警时间较为紧迫。

“这个预警时间一定是不够的,事故汽车在2秒钟内从116km/h刹车到97km/h,一定更不是一个合格的刹车成绩。”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表示,长期的自动驾驶容易让驾驶员产生沉浸感,从制动踏板开度为38%来看,司机并没猛踩刹车,不然撞击时的汽车速度还会更慢一点。

那为何预警时间这么短?张翔表示这跟雷达的探测距离有关。“探测距离越远,报警时间就会越提前,目前最好的雷达探测到300米-500米范围内的距离都是没问题的。”据官方资料,小米SU7搭载禾赛AT128激光雷达,其探测距离可达200米。但据计算,此次事故中车子从发现前方障碍,到发生碰撞,仅前进了60米左右。

张翔还表示,交通事故本身具备常见性,现在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驾驶辅助功能,这也是现在不少新能源用户喜欢用的功能。张翔指出,驾驶辅助功能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用这一功能,驾驶员的任何操作都要经过预控制器或决策系统计算后发布指令,不排除一部分交通事故是由软件bug导致的“汽车失去控制”;二是假如车企后台数据不是交给第三方推广托管,而是由车企自己提供,那样在判断事故责任时的事实依据也存疑。

事实上,就在近日,岚图汽车举办了一场技术发布会,CEO卢放表示,“岚图反对混淆定义,智驾平权平的不止是用权,更要紧的是用户的知情权!”

面对愈演愈烈的“智驾军备竞赛”,卢放在发布会现场直言不讳:“目前市面上对智驾等级的传播也非常模糊,有说L2.5的,有说L2.9的。更过分的,还有说睡在车里、让车自己开的,这其实是对用户不负责任的宣传。”

卢放的这番炮轰直指行业乱象——目前所有量产车仍停留在L2级别,但宣传说话的艺术却让买家产生“自动驾驶”的错觉。

里斯策略咨询汽车行业负责人、高级顾问赵春璋指出,“智驾平权”、智驾功能从高价格车型普及到底价格车型也是必然之路,符合新产品类普及的规律:由高价到底价,由小众变大众,由怀疑到同意。然而,从传播的角度,的确存在部分企业夸大其辞、预售技术,试图在角逐中占据有利地方,然而激进的推广,特别是在智驾这种关乎买家安全的功能上,无疑是危险的。

最后说一句,安全才是驾驶出行的根本,大伙用智驾时必须要注意。


 
打赏
 
更多>同类汽车新闻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汽车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第一车网,二手车,二手车直卖网,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交易平台,二手车交易,二手车平台